|
《道德经》第十五章的原文及大致归纳解析如下:
原文摘录: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
解析归纳:
第十五章主要讲述了古代那些善于体悟和实践道的人所具备的特质与行为表现。老子认为真正的得道者,他们的精神境界及其行为特征是非常微妙、深远且通达的,难以用常规的认知去彻底理解和描述。
1. 微妙玄通:指出得道者的智慧深奥微妙,能够洞悉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通晓天地之间的联系。
2. 深不可识:由于这种智慧和修为已达到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度,所以外人很难完全揣摩和识别。
3. 强为之容:尽管难以用言语确切形容,老子尝试用一系列比喻来形容得道者的行为特点:
- 豫兮若冬涉川:如同冬天过河般谨慎小心,行动前会审时度势,步步为营。
- 犹兮若畏四邻:好像时刻警惕四周的危险,始终保持警醒和敬畏之心。
- 俨兮其若客:庄重而不失谦逊,像作客他乡那样保持应有的尊重和自制。
- 涣兮若冰之释:又似冰雪融化般自然流畅,顺应事物的变化而不强行干预。
- 敦兮其若朴:淳厚质朴,犹如未经雕琢的木材,保持原始纯真。
- 旷兮其若谷:胸怀宽广,如同山谷接纳万物,包容万象而不计较。
- 混兮其若浊:虽然看似混沌不清,但正如水之浑浊能涵养万物,得道者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依然能保持内心的清明与宁静。
总之,《道德经》第十五章通过对得道者形象的描绘,传达了一种内敛、谦逊、顺应自然、包容万物的处世哲学和修行境界。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