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经》第三十五章着重讨论了道与人为政事之间的关系,以及百姓对于外在诱惑与内在本真的认识问题。以下是第三十五章的归纳解析: 
 
原文摘录(通行版):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可既。 
 
解析要点: 
1. 执大象:这里的“大象”通常理解为“大道”的象征,即把握住最根本的自然法则和宇宙真理。“执大象,天下往”,意味着遵循大道治理国家或行事,会吸引天下的人心所向,都愿意追随这样的领导者或方向。 
 
2. 无害与和谐:“往而不害,安平太”,说明当以大道为基础来处理世间事物时,不会造成伤害,能够带来安宁、和平和恒久的稳定。 
 
3. 乐与饵的警示:“乐与饵,过客止”,这句指的是短暂的享乐和诱惑(比如音乐、美食等物质享受),这些虽能暂时留住过客,但却不是长久之道,不能作为治国理民的根本方法。 
 
4. 道的特性:“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可既。”老子描绘了道本身的特性——平淡无奇、难以直观感知,但它却是无穷无尽、无法耗尽的力量源泉。真正的道不追求表面的华丽和感官刺激,而在于深层次的实用性和永恒的价值。 
 
总结来说,《道德经》第三十五章强调了治国理政应以道为核心,避免被短期利益和感官享受所迷惑,提倡回归本质、顺应自然的大道原则,从而实现持久和平与繁荣。同时,老子借由对比揭示了道与世俗诱惑的不同,倡导人们体悟并实践那种看似平常、实际蕴含无限生命力的道。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